专业铸就品牌力 人才培养显实力
——我校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中荣获佳绩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4年度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苏教高函〔2024〕18号)、《关于公布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项目名单的通知》(苏教高函〔2024〕16号)。我校会计学、车辆工程、信息工程3个专业顺利通过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验收。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获得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立项后,又获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
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是江苏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到2027 年,建成一批体现江苏特色、代表一流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势专业集群,对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我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按照“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发挥优势,注重内涵”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品牌专业为引领,以点带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全面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升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和贡献力。
学校坚持以争创一流和塑造品牌为目标,分类推进各领域专业建设。2024年学校成立“专业建设发展中心”,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引领、咨询与指导作用,协助学校做好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全力构建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设立“产教协同创新中心”负责学校产教融合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与评估,学校目前已立项3个校级产教融合专业,成功获批1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1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进一步提升学校产教融合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深入实施教师发展“七个一”品牌工程,开展系列高层次高水平“蓝天论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推进OBE教育理念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各环节;深入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系列一流课程、微课程、强基工程等项目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实施“3+1”的培养模式,构建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育人新模式。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促进了品牌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更带动了全校各专业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学校高度重视省品牌专业的申报与验收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每项环节都严谨细致,充分展现各参评专业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及科研成果。教学科研处组织各教学单位开展多轮次内部评审与修改,力求申报材料内容详实、亮点突出。同时,诚邀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团,对参评专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与指导,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有效提升了申报材料的质量与竞争力。
此次佳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全校师生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我校专业建设成果的有力证明。我们深感自豪并备受鼓舞,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秉承“修学储能、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以品牌专业为引领,进一步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产教深度融合,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继续巩固和扩大专业建设成果,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品牌专业专业概述
会计学专业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在培养模式、平台构建和国际化等办出了特色和优势。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采取“双证制”教育模式和“双线”课程体系。注重校企协同育人,国际化培养特色鲜明,现有会计学和会计学(CIMA)两个方向。专业办学规模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办学质量享有较高声誉,2019年荣获CGMA全球管理会计年度最佳合作院校,在2020年CIMA基础级BA2全球统考中包揽中国考区前三甲,2021年取得中国考区第二名,2022年取得中国考区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和赞誉。
车辆工程专业
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设有“车辆设计与制造”和“汽车电子控制”两个专业培养方向,培养在车辆工程领域从事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品设计、制造,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开发及销售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专业依托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学院,注重“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和“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两翼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数字化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本专业由在校大学生组建“零度车队”等科创团队自2016年组建以来,先后参加中国Hondo节能竞技大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江苏省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80余项,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余项。
信息工程专业
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贯彻“立德树人”原则,以强化实践能力为导向,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打造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教师综合能力提高,获全国高校教师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等多项奖项;一名教师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发表SCI/EI论文多篇,在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等重要学科竞赛获多项奖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本专业设有“现代电驱动控制技术”和“智能电网”两个专业培养方向,在专业选修课中强化软硬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同时侧重职业技能培训,建有“电力实训”和“工程软件实训”两个特色课程体系。专业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工作,拥有多个校内外实践基地,师资团队拥有多位省级、校级优秀教师,教学团队结构优势互补,高级职称(含企业工程师序列)占比近7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超75%,多位青年教师毕业于985、海外知名高校(QS前100)。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师等重要国家级赛事(白名单赛事)中获最高奖项。